
編輯部
Latest posts by 編輯部 (see all)
- 菲律賓,不意外? 5件你該知道的事 - 2021-02-25
- 東協在世界政治經濟之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ASEAN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 2021-01-10
- 外派越南前,你應該要準備好的事 - 2020-12-29
講者/ 黎氏仁 Annie Le
文/ 108K 李艷霞 Rose、108K 吳欣宸 Cynthia
2020年12月18日,來自國立政治大學的黎氏仁老師帶來了一場專業的學術講座,主題為「東協在世界政治經濟之重要性」。由黎氏仁老師的帶領下,深入了解東南亞的經濟實力為何能夠在近年來穩定地增長,並影響東南亞在全球國際地位的提升。
東南亞(Southeast Asia)的地理概念在二戰時期由美軍所提出,涵蓋範圍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所組成,位置環繞南海,同時鄰近中國、印度和澳洲,包含1967年最初的五個創立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和印尼,與後期陸續加入的汶萊、越南、寮國、緬甸與柬埔寨,十個國家共同成立了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又簡稱為亞細安或東協。
亞細安不僅擁有多元的宗教、文化與資源,也擁有龐大的商業機會:
- 人口超過6億,占全球9%的人口數
- GDP高於2.9萬億美元
- 與主要經濟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 保持經濟穩定成長率
近期受商業關注的東南亞國家,便屬GDP成長較顯略的越南與印尼;根據2008至2017年的數據顯示,東協的GDP已到達50%,其經濟成長速度僅落後中國與印度。東協的經濟成長、穩定進步和地理位置重要性,使其成為了重要的商業投資地點,加上當地中產階級崛起,造成東協的經濟飛速進展。
為了整合區域經濟,2015年東協十國達成共識,成立了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AEC),同時以四大方針為發展目標。
第一,將東協創造成整合的單一市場與生產基地,使區域內的商品、服務、資本和投資等增加自由流動度。
第二,在經濟政策的輔助下,以完善的智慧財產權、基礎建設、稅收制度和電子商務為基底,建立具有競爭力的經濟市場。
第三,平衡區域經濟發展,除了提高各國的經濟整合,同時加速當地中小企業的商業發展。
第四,使東協與全球經濟體系完全整合,保持以東協為中心,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活動,並採用國際生產與運輸等標準。
東協經濟共同體(AEC)達成發展共識後,東協持續成長並利用其優勢,不僅成為全球價值鏈的活動中心,還建立起與主要經濟體的商業連結,開創更多工作機會,促進經濟與科技發展。
然而,全球兩大經濟體——中美貿易的競爭下,東協因為與中國貿易密切而受到影響;緬甸和寮國在經濟發展上依賴中國為出口市場,而柬埔寨、越南和印尼則仰賴其資源進口。整體而言,東協各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增加,且中國出口的製成品也對東南亞的發展中國家產生威脅。
經濟趨勢方面,因為在中美貿易戰中受影響的關稅提高了中小企業的成本,部分製造廠商便由中國遷出,移往東南亞地區,在全球價值鏈的重組下,東協卻也間接獲取利益。
另外,台灣政府推行的新南向政策,看中的是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迅速成長和其逐漸增長的地緣政治重要性;從1952年起,台灣已對南向政策投資了美金430億。此外,因台灣的企業投資,也在新南向政策的目標國家中,開創了4百萬個工作機會。
總體而言,東協雖然面臨許多未知挑戰,像是面對與印度—太平洋區域主要經濟體的商業競爭、中美貿易戰所帶來的貿易影響,與新冠肺炎爆發之後的長期影響,東協共同經濟體在近年來的表現,仍然促進了區域的產業發展,也為當地的社會與人民帶來許多進步。